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四套方法对付宝宝积食,如何发现宝宝积食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宝宝常常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可以发现宝宝鼻...,以下是完整【四套方法对付宝宝积食】原文:

  •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

    宝宝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常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中的几种,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四套方法何对付宝宝积食

    1、饮食疗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白萝卜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其实醋也是一宝,鸡蛋伤食的宝宝,可用醋一汤匙米汤喝;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2、按捏疗法

    捏脊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

    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3、运动疗法

    户外运动

    坚持让孩子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饭后散步

    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4、药物疗法

    小儿化食丸

    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包装:每丸1.5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宝宝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包装:每支10ml。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小儿积食预防为主

    帮助您的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七分饱,有益于健康。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身体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积食 宝宝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