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二批甲型流感疫苗将增6倍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健康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中国第二批甲型流感疫苗将增6倍,9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向本报透露,目前甲型流感病例发生数或将超过1.5万报告数字。主要原因是甲型流感的病情比较轻,绝大多数人短时间可以恢复...,以下是完整【中国第二批甲型流感疫苗将增6倍】原文:

  • 9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向本报透露,目前甲型流感病例发生数或将超过1.5万报告数字。主要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情比较轻,绝大多数人短时间可以恢复,很多人选择不就医,这些情况没有被临床机构掌握。

    令冯子健担忧的是,现有的1.5万例病例中有1/3是近期爆发的,而在9月份,90%以上都是学校爆发,特别是中学。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当日的卫生部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所长李德新表示,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有可能缓解学校的爆发压力。但黄金周也带来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巨大的人流压力。

    大量人员出行对我们防控疫情是不利的,一些人员携带病毒,造成互相传播,可能会造成疫情扩大。李德新说。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因此,随着第二波甲流疫情到来,卫生部增加了疫苗定购和收储计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中心主任梁晓峰介绍说,今年10月底前国家完成2600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收储。同时抓紧做好第二批疫苗的生产和储备,争取完成1亿剂疫苗的订购收储。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此前卫生部曾公布第一批1300万剂,覆盖1%人口的疫苗储备计划。两批之间,数量增长超过6倍。

    医务疾控人员先接种

    梁晓峰说,为了完成收储任务,各个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也许到年底前能够达到,我觉得问题不会太大。他说。但是,即便加班加点,中国甲流疫苗的生产能力只占全球的10%。

    因此,梁表示,中国疫苗免疫接种不是普遍免疫,是重点地区、重点人群。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冯子健说,首先会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注射,医务人员接触的传染源非常多,因此容易被感染。其他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民航、铁路、公共交通、水、电、汽等部门也要接种学生以及老年人,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员也将接种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以及3岁以下儿童也不接种,其他情况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也是禁用的人群。

    冯说,中国目前生产的疫苗均为中央收储,任何地方政府、个人、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都不许采购。想接种的人士,必须跟当地预防部门和控制中心联系,如果疫苗顺利下发了,表明是受众可以接种,如果不是,即便自费,也不能接种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13000志愿者试验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疫苗组组长赵铠院士说:经过临床实验,这个疫苗保护效果是很好的,各个年龄段,比如说分3-10岁儿童,11岁-17岁的青少年,18岁以上的成人,或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我们已经观察的1.3万人,血清的保护效果都在85%以上。青少年成年人还高一点,可以到90%多,儿童与老年,大于60岁的老人可能稍微低一点,在80%以上。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赵铠表示,目前为止,全球的监测包括中国做的病毒监测还没有变异。至于疫苗的保护期时间会有多长,目前还在观察中。

    梁晓峰表示,截止到9月22日下午17点,北京当天接种28864人,累计接种39000人;当天一共发生了14例不良反应,累计达到25例,其中和疫苗有关的14例,其他的现场可以排除,与疫苗没有太大关系。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他介绍,国内生产流感疫苗的10个企业都在做临床试验,7个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这一任务,并招募了13000名志愿者。

    他说,从美国和国内一些报道来看,总体来说流感疫苗接种非常安全,特别是不会致死。但中国批了这么多厂家的疫苗上市,难免有不良反应。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中国 流感 疾病预防 疫苗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