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系列教育讲座第十一讲家庭美育

  • 发布时间:2007-05-30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家庭系列教育讲座第十一讲家庭美育,爱美是人的天性。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里,美的事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到处都有,但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都能感受到的。正如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一...,以下是完整【家庭系列教育讲座第十一讲家庭美育】原文:

  • 爱美是人的天性。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里,美的事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到处都有,但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都能感受到的。正如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一样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经过教育训练才能获得。 家庭美育就是父母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这是家长通过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用各种美的事物来影响孩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能鉴赏美,有创造美的要求和能力。所以,盼望孩子成材的家长,是不应当忽视家庭美育的。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一)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美育在我国古代早已存在。奴隶社会,就出了“礼”、“乐”教育。孔子在2000多年前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把美育和体育、智育、德育并列纳入教育方针之中,还主张“美育从胎教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中就提倡美育,60年代初曾对美学和美育展开了讨论。十年动乱后,又重新振兴美育,美育再度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育的实施有助于形成整个社会的正确审美观,有助于良好风气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抵制陈腐风气。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应当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加强美育,为他们日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打好基础。(二)美育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育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是一个独立成分,它对体智、德育还能起到催化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具有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孩子情感的共呜,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美的熏陶,获得知识,形成良好品德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三)美育对学前儿童教育有特殊意义1.美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可以提高全面发展教育的效果学龄前儿童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带有很大情绪性,在教育教学中与家庭教育中运用鲜明生动的形象和艺术手段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提高教育效果。2.美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有利于智力发展。 人脑左右两半球各有重要机能,左半球分管逻辑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只有两半球协同活动才有利于心理发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有利于两半球协同活动,对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幼儿尤为重要。3.早期发现和培养儿童艺术才能。 艺术才能的早期表现是当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早期艺术教育一方面可以为儿童日后艺术才能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早发现有才能的儿童。二、美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美育在家庭教育中,之所以不可缺少,就是:美育与道德品质教育开发智力教育、增强体质的教育融为一体的。它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育的目标跟德育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美好、善良的心灵。只是德育侧重于以理服人,美育则侧重于以美动人,以情感人。比如:有趣的故事、神奇的童话、常常可以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阿·托尔斯泰的《拨萝卜》,能激发孩子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感;雷锋、黄继光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学到助人为乐,勇敢顽强的精神;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孩子热爱生活。对孩子来说,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比干巴巴地讲道理,效果好得多。美育还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当孩子观赏大自然时,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当孩子进行绘画、折纸、泥塑等活动时,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使孩子手巧心灵;当孩子故事、听音乐、欣赏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美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好处。我们都知道,舒适美观,整齐清洁的环境,愉快的气氛,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热情的关怀,良好的自我感觉……都能使人心情舒畅,增进身体健康。对于孩子来说,美育尤其重要,因为美育内容,绝大多数是生动、具体、形象的、非常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孩子乐于接受。它象甘甜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孕育着良好的品德聪颖的智慧和健美的身体。三、家庭美育的内容和培养途径(一)家庭美育的内容 家庭美育的内容就是教育孩子要:思想美、品德美、情操美、性格美、习惯美、风度美、语言美、行为美、体魄美等,概括起来就是教育孩子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二)家庭美育培养的途径 “美”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现实美主要指大自然、生活环境的美和人的言行、品德的美;艺术美主要是指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各种工艺美术等等。家庭美育培养的途径就是通过这两大类进行的。1.艺术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美育的基础。 艺术美的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歌、跳舞绘画、听故事、朗诵诗是幼儿园进行美育的主要活动;在家里父母也要尽量利用艺术作品、开展艺术活动来增进孩子的美感、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生活愉快,性格活泼开朗。(1)音乐教育。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唱歌,哼哼唱唱是孩子心理高兴时最长见的表现。但是父母要注意:孩子唱歌有自己的特点,让他们表演和教他们唱歌时都需讲究一些方法。1.选择合适的歌曲。 歌曲的内容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不要教孩子成人歌曲,尤其是爱情歌曲。2.注意保护孩子稚嫩的声带孩子唱歌时间不能太长,一般连续唱歌不能超过五分钟。唱一会儿让孩子声带得到休息。不要教孩子唱繁难的歌曲,要选择乐句短孝音程跳动不大的幼儿歌曲给孩子唱,便于孩子换气和唱准每一个音。曲调起伏变化大,过高过低的音,孩子都无法唱出来,强为所难有损于孩子声带。3.使孩子了解歌词大意后再施教。 教孩子唱歌,要选择好歌曲,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适合孩子唱。教孩子唱歌时,先要告诉孩子学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讲一讲这个歌唱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家长先唱一遍给孩子听,要生动地、有表情、清楚地唱,使孩子有一个美好完整的印象,产生愿意学唱的兴趣。在方法上要让孩子跟你唱两遍,熟悉曲调,再将歌词教孩子诵读两遍,再让孩子跟着家长唱几遍,一支歌就基本上学会了,第二天再复习一下孩子就会自己唱了。 当孩子会唱以后,家长要帮助他纠正缺点,提高艺术表达能力。4.让音乐伴随孩子成长。 可以根据起床、吃饭、游戏、入睡等不同情景的需要选择相宜的音乐孩子音乐起床时听轻松愉快,活泼有力的乐曲;吃饭时听舒缓,优美的音乐;就寝时听轻柔的摇篮曲等等。 家长可以在孩子欣赏音乐时结合情绪的变化给孩子故事。也可以合着音乐的节 拍和孩子一起踏步、跳舞游戏。还可以指导孩子欣赏电影、电视、舞蹈中的音乐,这对于孩子准确理解音乐,丰富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 家长要常带孩子去听音乐会,让他亲眼看看乐队指挥是怎样挥舞双臂打拍子的;认识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乐器及形式多样的演奏与演唱。这样会增强孩子音乐亲切感,激发他学习演奏某种乐器的兴趣。 家长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孩子能自动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他的音乐修养,为他今后漫长的人生备好一份享用不尽的快乐。(2)美工教育1.培养孩子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家长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与条件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引起孩子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可以给孩子欣赏中外名画、名作以及当代名家的作品。最好让孩子看原作,起码应该让孩子欣赏印刷精美的画册。有条件的话,要常带孩子参观画展、画廊,让孩子从小接触那些造型艺术精品佳作,激发他对美工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激发孩子用美工活动来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 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观察、了解他周围的事物,积累关于这些事物的印象与体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要表现它们的强烈欲望,积极主动开展美工活动。在孩子自己的表现欲望驱使下进行的美工活动往往最能反映他对外界事物的印象和感受,也能发挥他自身的智慧与能力。3.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家庭环境。 为激发、鼓励孩子开展美工活动,家庭要提供适宜环境。家里可以挂些格调高雅的字画,放置一些富有艺术性的居室装饰物。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艺术情趣的居住环境。4.按年龄特征指导孩子的美工活动。 家长要按孩子年龄特点对他进行引导和训练,使孩子热衷于美工活动,并且要了解哪些材料和活动是孩子适宜的,开始时只需给孩子一二样材料和用具,等他能较熟练地使用这些物件后,再增加新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面对一大堆新玩意儿,会使他不知所措,而且容易养成孩子做事心猿意马、虎头蛇尾,不爱惜东西等不良习惯。 为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在造型活动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用各种材料去表现他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觉。其实,对孩子来说,技法问题是不存在的,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身体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会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他的认识与感受。当然,这并不是说家长对孩子的美工活动无需过问,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是需要的。在孩子刚开始从事美工活动时家长要向孩子介绍有关材料,用具体的性能与用途以及操作方法等;在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帮助孩子大胆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能理解也乐于接受的情况下,给他介绍一些基本的表现手法和技能。 对于孩子的作品,家长不能在技法上太计较。只要孩子能画出或是构造出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并能表现出一定的情节性,就应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扬,使孩子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3)文学教育 孩子语言是在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早期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一生,还直接影响到整个智力水平的发展,家长应运用给孩子顺口溜、诗歌、绕口令、讲故事等生动的文学形式,启发孩子学习优美语言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学习模仿文明行为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1.重视提供刺激的环境,丰富的语言刺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孩儿多看、多听、多说、多模仿。如果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都无济于事,家长随时注意孩子语言训练,在运用文学语言的过程中,要行动活泼,声音有大有小,声调要有高,停顿要有长短,恰当运用语言技巧,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2.通过儿歌、谜语、快板、故事等来培养孩子文学兴趣,这些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易懂、易记、适合孩子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孩子续编故事。讲故事时,有时可不必讲完,在故事发展的高潮处或在情节转折处,停下来,剩下的故事内容请孩子自己想象来添加完成,把故事编完(也可编幼儿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心情、环境、语气让孩子表演故事,以帮助孩子理解内容。 3.大自然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美育的丰富源泉。丰富、美丽的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向孩子展现出蔚蓝无垠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逶迤的山峦、奔腾的江河、行姿百态的鱼虫鸟兽、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经验,还可以使孩子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并以此陶情冶性,培养爱美,爱大自然的情感。 家长带孩子欣赏自然美景时,对孩子要边看边指点,边走边讲。必要时,可以驻足观赏,让孩子细细品味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并将它贮留于心灵深处。为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家长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孩子描述景色,也可以用儿歌,小散文来启发情感,使艺术语言和眼前的美景溶合一起,进一步触发孩子的想象与美感,加深美的体验。一年四季都是家长利用大自然对孩子进行美育的好时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条件的家长要多带孩子旅游,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在幼小的心灵留下自然广博恒久的美,也给他播下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种子。同时,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来启发和教育孩子热爱自然美,比如看图画、电影、电视、听广播讲故事,观看艺术表演等,其中有关大自然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能满足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和创造这样的机会去学习和思考,并随时加以指点引导,尽可能正确地向孩子做一些解释。家长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请教老师,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把答案详细告诉孩子。这样不仅满足和激发孩子求知欲望,而且让孩子学到一些解疑答难的具体方法,对孩子的进步是大有好处的。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家长自己对大自然缺乏应有的兴趣,这对孩子的美育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家长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情感,掌握一些自然常识,以便更好地利用大自然对孩子进行美育。 美育不仅对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创造才能独具意义,而且是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最佳途径。让孩子参加各种审美活动时,家长能及时发现蕴藏在孩子身上的艺术天赋与才能,还能让这些天赋与才能得到及时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孩子从事音乐美术活动时,家长或教师可能发现那些对音乐美术具有异乎寻常的兴趣和表现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培养训练下,有可能成为音乐美术界的优秀人才。类似情况在艺术史上不胜枚举。 不管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将从事何种职业,幼年的美育总会给他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2.社会生活是家长向孩子进行美育的广阔天地。 (1)和孩子们共同创设利用美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像一个“潜在的课堂”对孩子美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应当整洁化、绿化、美化、儿童化。即除了清洁,放置有序外,要有色彩调和为孩子喜爱的艺术形象的装饰。为孩子创设活动的小天地,即要注意孩子年龄特点,又要配合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和季节特点,使孩子能够经常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选择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如建设的新成就名胜古迹,劳动场面,好人好事等)引导孩子观察、认识,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美的、什么是错误的,丑的,培养他们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促使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家长是通过美育孩子从小注意仪表朴实、端庄,语言文雅、大方,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友好、热情。孩子的服装应当称身合体,是显示出孩子身心健康特点的服装不仅美观大方,还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对于孩子精神面貌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孩子模仿力强,辨别美,丑的能力差,所以家长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使个人的举止言行,接人待物,穿着打扮品德行为等方面都能体现家长应有的气质的风度,给孩子美的影响,使孩子通过美育成为一个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人。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教育 家庭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